“古丽孜拉老师,感谢你教我学汉语。我是来和你告别的,我的政审通过、我的汉语也通过了。我要到江苏苏州去工作了,我可以为家里挣钱了!”玉素甫江·亚库甫激动地握着自治区驻加依乡奥吐拉加依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自治区供销社干部古丽孜拉的手,用还不太流利的汉语与古丽孜拉道别。经过1个多月的双语学习,玉素甫江·亚库甫从一开始完全不能、不敢用汉语交流,到可以用简单汉语表达和对话了。在驻村工作队的宣传和鼓励下,玉素甫江·亚库甫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的号召,和夜校的小伙伴们一起主动报名争取自治区面向和田地区稳定就业的招工名额,希望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
“大家好!很高兴认识你们,我叫买买提江,今年31岁,我来自加依乡奥吐拉加依村三小队,我家有5口人,他们是爸爸、妈妈、姐姐、弟弟还有我,我在学习汉语,我们班有40个学生。谢谢大家!”买买提江在课堂上流利的用汉语介绍自己,他激动说:“我从事电瓶车销售生意、由于汉语不好、给生意带来了很多困难,原来没有学习汉语的条件,现在工作队来了,为我们办起了双语夜校,我一定好好学、坚持学。”二小队的艾吾孜汗·买买提明不懂汉语,她的女儿在读小学二年级,因为没有语言环境,女儿的汉语学得不好,得知工作队办起了双语夜校之后,她每天吃完晚饭就早早得来到村委会夜校课堂在前排为女儿占座位。村民买买提艾沙说:“我特别喜欢上牛羊等家畜常见疾病预防那节课,以后我就知道怎样给我养的那十只羊治病了。”
今年3月初,自治区供销社“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在驻村入户走访中,发现许多村民不懂汉语,无法正常交流,村民的生活圈子非常小、一些人都没有到过县城,更不用说走出去创业就业、发家致富了。一直以来,村民们迫切想学习汉语,但苦于没有条件。工作队想群众之所想,决定先把农民双语夜校开办起来。任务就落到了“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员、自治区供销社干部古丽孜拉肩上。今年32岁的古丽孜拉毕业于东北大学,作为一名哈萨克族干部,深深受益于双语教育给她带来的巨大变化。她欣然接受了任务,没有老师她就发动驻村工作队、驻村管寺、乡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参与;没有教案她就自己上网下载编制,在工作队和村干部的支持下,“农牧民夜校”终于在3月20日开课了。
经过3个多月的实践,夜校的教学计划和学习制度逐渐建立起来了。夜校里古丽孜拉的汉语、齐娜古丽的养殖业实用技术、日沙来提的民族团结、约日耶提的宗教事务、热依拉的惠民政策已经成为村里的“名课”了。现在一到傍晚,村委会夜校就成为村里男女老少都喜欢来的地方了。
截止6月底,加依乡奥吐拉加依村“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共举办农牧民夜校54场次,接受培训2752人次,和玉素甫江·亚库甫一样,已经有12位学员顺利地进入疆内外企业稳定就业。古丽孜拉说:“双语改变了我的命运,村里维吾尔族兄弟姐妹学习国语的渴望和认真的态度是我最大的动力,无论工作多辛苦、条件多简陋,我都会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