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昌吉州供销合作社坚持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上,围绕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把解决群众烦心事、难心事和愁心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一、拓展服务领域,解决农业规模化难发展问题。一是传统服务扎实推进。依托已建成的48个为农社会化服务中心,持续打造“供、种、管、收、产、销”“一站式”服务模式,新增土地流转托管面积30万亩,统防统治106.9万亩次,配方施肥85万亩次,农机作业服务48万亩次,“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不断完善。争取项目资金300万元,新建立为农社会化服务中心12个,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为农服务领域。二是金融服务贴心让利。村级基层社改革试点经验得到进一步推广深化,绿色农业消费金融服务业务积极开展,安装POS机104台,投放绿色金融小额贷款金额1.6亿元,低于贷款利息2个点,为农民购买农资节省利息320万元。三是保供服务提档升级。针对疫情影响,供销系统全力保障农资供给。以社有企业昌农农资公司、昌吉市供销联创农资有限公司为依托,加强对农资库存、销售和市场价格的动态监测,组织农资商品的采购和调运入库。开通网络直播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培训,帮助农民科学施肥,降低成本。推行直供模式,减少中间销售环节,向农民提供化肥28.69万吨、农膜1794.38吨、农药260.43吨,节约投入400余万元。
二、开拓市场营销,解决农业市场化难发展问题。积极发挥供销合作社流通服务主渠道作用,履行“三大产业”市场开拓领导小组组长及成员职责。一是“理思路”谋划销路。成立昌吉州供销合作社葡萄酒、畜牧业市场开拓组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和责任清单。摸清企业及产品基本情况,把畜产品、葡萄酒、馕产品编入昌吉州农产品电子展示馆,系统性、全方位宣传推介。制定市场营销《实施方案》3个,提出工作要求和考核量化指标。二是“上网络”推介产品。举办“遇昌吉红酒 品魅力人生”昌吉州天山北麓红酒产业带货专场直播活动,宣传推介13家葡萄酒企业26种葡萄酒系列产品,吸引1.5万人次在线观看直播,浏览量35万人次。三是“请进来”签约订单。开展畜产品、葡萄酒、馕产品产销对接会6次。联合州商务局举行“推动馕产业高质量发展产销对接暨购销协议签约仪式”,11家企业签约金额1.226亿元。联合州农业农村局、州商务局等部门开展自治州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推进暨产销对接会,组织7家疆内外企业签订1.5亿元销售协议。邀请上海、山西、福建、浙江等供销系统社属企业参加新疆丝绸之路葡萄酒节签定销售协议2.88亿元。四是“走出去”开拓市场。与福建省供销社在福州市联合举办“闽昌情、供销行”昌吉农品展示展销会,组织50多家企业进行面对面产品推介及对接,现场销售额达到98万元。与福建省供销社建立了“年有展会、月有展馆、周有展位”的农产品销售友好援助长效机制。参加各类展销会4次,签订畜产品、葡萄酒、馕产品销售框架协议16亿元,目前落实销售2.76亿元。
三、深化综合改革,解决农业产业化难发展问题。为进一步探索新时代农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开辟多元化抱团合作发展的新路,州供销合作社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工作,成为今后“三农”服务“搭桥”过河。一是立足全局定位。起草了《昌吉州供销合作社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将玛纳斯县申报为中华总社“三位一体”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审核通过了玛纳斯县供销社“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目前,该县试点工作已走在了全疆前列。二是协调全面推进。以供销合作社、乡镇人民政府、村级经济合作社、轧花厂“四方协议”为载体,探索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新模式。建立“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促进现代农业由单纯种植产生效益向品种选育基地建设、加工、生产、产品销售均有效益分配的方向推进,建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机制。截至目前,“四方协议”签订优质棉合作面积16万亩。将为农民减少成本200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60万元,村民分红6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