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巴什英阿瓦提村村两委、警务室与住村工作组,正式启用“三位一体”集中办公模式,实现资源和人力整合,做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细化工作制度、明确工作标准,有效发挥协商、协同作用,进一步深化“访惠聚”效果,探索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长效机制。
一是启动“三位一体”集中办公模式,从“联席会议”走向“联合办公”。建立“三位一体”会议室、办公室,购置桌椅、资料柜等办公设施,安装电话、电脑等办公设备,制定并悬挂8项联合办公工作制度。从以往每周召开一、两次“联席会议”,“面对面”交流安排工作,转变为每日集中办公,“点对点”跟进工作进展。实行村干部、村警和工作队员工作同步推进、村民同步接访、问题同步解决的“三同”模式。同步完成215户贫困户“一户一策”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制定,做到严把标准,精心施策;共同接待来访村民53人,解决具体困难5项,耐心解答党的富民惠民政策38人次,做到“量体裁衣”,精准送策。在“揭盖子、挖幕后”工作推进上,成立了“揭盖子、挖幕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建立了信息交流机制和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在“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整改上,共同研究了加强党组织建设的措施73条。指导帮助村“两委”落实“村规民约”和“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等制度上,共同制定计划方案,共同研究工作对策,共同解决矛盾困难。
二是建立“三位一体”集中办公制度,从“三马并行”到“一驾马车”。村支部书记、工作组组长、村警务室警长坚持每天早碰头、晚沟通,形成抓落实的统一意见和实施办法。8名村干部与8名工作组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和各自特点,在社会稳定、组织建设、农业技术、惠民项目、妇女工作、青年工作等工作领域相互“结对子”,协同抓好某一方面工作落实。要求村干部当好“运动员”,进一步在“村两委”会议上明确分工和责任,让流不走的“石头”在思想上、政治上、能力上变得更“硬”。要求工作组成员当好“教练员”和“运动员”,与“结对子”村干部签订“一帮一”目标责任书,制定“不脱钩的10条标准”,让流得走的“洪水”进入“蓄水池”。坚持每天一次碰头会,抓工作进展、抓责任落实;每周一次工作例会,开展“三位一体”工作互评互检,发现问题,拾遗补缺。每半月一次务虚会,研讨工作,交流思想,总结经验,探讨规律。工作队员与村干部、村警开展“两学一转三教两促”活动,即学农村工作经验、学少数民族语言,转工作作风,教工作方法、教政策界线、教专业技能,促工作落实、促能力提升。
三是形成“三位一体”良性互动机制,从“形式单一”到“深度融合”。加强“三位一体”融合机制内部管理,严格工作考勤,对工作进步较慢,工作成效不高,工作沟通不到位的人员,坚持讲到具体的事和人,促其转变。结合“村两委”换届,加强对村干部的考察培养力度,向乡党委、政府提出选配参考意见。调整了2名村两委正职后备人选。将无职党员、大学生村官、高中中专毕业生、复员军人、入党积极分子、致富带头人等纳入“结对子”范畴,听取意见建议65条,安排47人协助到村两委的具体工作之中,发挥其参与村集体工作的积极性,发现和培养人才。